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运城市文明家庭评选候选家庭公示

    信息发布者:聚集正能量
    2017-06-12 12:35:57    来源:运城文明网   转载

    运城市文明家庭评选候选家庭公示


        今年5月,根据市文明委工作安排,我市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全面启动。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市直工委和市妇联等有关部门根据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经过宣传发动、基层推荐、筛选把关等环节,共推荐46户运城市文明家庭候选家庭(有关家庭详细情况请登录运城文明网www.ycwenming.cn查看)。经审核,现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在公示期间向市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17年6月12日—18日
        联系电话:0359—2661600
        电子邮箱:ycswmb2661600@163.com
        地址:运城市河东东街248号市文明办
        邮编:044000
     

    运城市文明办
    2017年6月10日

     
    运城市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公示材料(共46户)

    刘泽民家庭


        刘泽民、薛希玲夫妇,家住运城市槐中路,全家八口人。全家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热爱公益、助人为乐,以极简生活铸大爱。
        勤俭持家不贪财。父母视财物为身外之物。一位亲戚曾要将自己的房产作为遗产全部赠予刘泽民家,但刘泽民的父母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后婉言谢绝。两口子结婚30多年来,长期从事公务员工作,勤奋努力,廉洁从政,勤俭持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虽生活很不宽裕,一个牙缸能用40多年,但从未给组织和下属单位提出过任何要求。
        见义勇为救人命。一家三代人,在危难之机先后挺身而出,救过四条人命。80年代,刘泽民耳背的父亲半夜里勇救煤气中毒的一对夫妇,受到大家的赞扬。90年代,刘泽民夫妇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趴在隔离带边的雪地上一动不动,身下流着鲜红的血。在此危机关头,从未见过此情景的两人,在动员身边其他人无果的情况下,跑到不远处的一个医疗室求救,在医务人员也不愿意到场救助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义无反顾地再次跑到现场,扶起病人送到医院,直至患者转危为安,待其家人来后才悄然离去,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半夜里邻居心脏病突发,他和女儿一起将病人抬下三楼送到医院,病人获救了,女儿胳膊腿连痛了几天,但她毫无怨言。以善良见长的这家人,在危急时刻表现出了勇者的风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国好家风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文明做公益。全家齐心协力,参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公益广告创作,百余幅作品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刊物整版刊发,在全国近千家网站刊载。代表作品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街道、车站、厂矿、学校、社区张贴。刘泽民做客央视网《公益广告艺术讲堂》并在全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创作动员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中国电视报》、《太原晚报》、《运城日报》等媒体专版报道。成绩突出,影响广泛。
        刘泽民家庭先后被评为盐湖区东城办最美家庭、盐湖区十大最美人家、2015年山西省最美家庭、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

    张吉有家庭

        张吉有,盐湖区龙居镇东辛庄村人,笔名:河东居士,字:曙光,退休于盐湖区农机局,出刊《田园诗书集》《家书文集》《中华农耕成真梦》《河东关乡张氏家训》等20余部作品,多次在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报道,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好评如潮。
        退休十年来,笔耕不辍,将600字家训刻上墙,被政府立为模范家庭教育典范。“大人物常作大贡献,咱小人物也要小响动”,所以他反复琢磨张氏家族流传下来的“忠和、孝悌、耕读、勤俭、积德、行善、诚信、智勇、温良、恭谦”20字家训,将其扩展至600字上文,制成11米长、2.5米宽的黑底金字影壁立于自家院落,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除了写书张吉有还四处讲学,在自家车上张贴了   醒目标语“传统文化无偿讲习团”,仅2015年至2016年他进社区、学校、山区讲家风文化课达百余场次。
        张吉有的儿子张剑虹在北京从事校园文化建设,曾为北京和家乡学校捐赠孔子圣像10尊,主编了《中国梦和校长责任》《校园文化新常态》等书无偿邮赠各校,近六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自费参观学习优秀家族文化祠堂,还带领团队为顺义九中制作大型校园文化景观。
        张氏父子倾一家之财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家风建设的行为,感染了东辛庄的村民,获得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村里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都无偿支持张吉有的工作,各尽所长,发生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张老先生是东辛庄的骄傲,更是盐湖区的骄傲。

    王震亚家庭

        王震亚,永济市教育局退休干部,一家三代以德善为本,以读书为乐,以勤朴为荣,并以此作为家训,教育后代。被群众称为“书香门第”,上世纪90年代被县政府命名为“教育世家”。
        父亲1941年创办曾家营学校。三四年间为社会培养了二百多名人才。曲儒是全国微雕艺术大师,刘敬敏曾任中共西藏区委统战部部长。解放后在解师、永中任教,所代高9班学生3人考入清华大学,曾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1962年8月赴晋祠参加“山西优秀教师暑期休养”。
        本人从小喜欢读书,任教后依然如故。良好的习惯迁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上,促进了工作。先后撰写专著8本,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500篇以上,其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230篇以上,40余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连续两届获“运城地区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称号;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退休后任市关工委副主任,继续发挥余热,多次获奖,2014年7月获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20周年“爱心奉献奖”。
        四个子女,从小沐浴在书香里,深受其益,颇有长进。大女认真阅读,努力学习,15岁即以全地区第三的成绩被北大录取。读研后留校,曾留学德国,现已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化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长子也从小嗜好读书,工作后勤奋努力,现任市地税局副局长。次子太原工大毕业后在蒲州热电厂工作,任化学专工。小女现在北京市建筑公司负责审计工作。
        孙辈6人。两个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个大学即将毕业;两个中小学学习;一个还是幼儿。书香的琼浆将哺育他们成人、成才、成功。
        一家人团结和睦,和善待人,德善为怀,助人为乐,其乐融融。

    陈慧家庭

        陈慧,永济市东方慧3+2艺术学校负责人,“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推动船行,船扬起风帆。”在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醉心于事业,勤奋工作,经营家庭,默默奉献。工作上得到同行和大家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生活中,爱着家人、关心他人,热心公益事业,同家人一起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陈慧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人,2007年从单位离职自己创办东方慧3+2艺术学校,丈夫给了很大的支持。自从去年10月份创办雅美女性社交群体以来,参加并举办过多次活动,尤其是今年五一在鹳雀楼举办的“国风华服秀名楼、河东群芳竞风流”千人旗袍秀活动,丈夫一直在我身边默默地支持,最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引起社会各界轰动,获得市领导及大家的一致肯定。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每次活动,父亲都是她的御用摄影师,为活动留下一个个精彩瞬间,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母亲和丈夫更是百般照顾,忙前忙后。全家都热衷公益事业,定期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父母的足迹是子女的路标,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理想道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女儿虽然才上二年级,但在学校尊敬师长,在同学们中间也有好人缘;在家里也尊敬长辈,热爱劳动,从小在家庭的影响下,教育和培养诚实、谦虚、勤劳、勇敢、朴素的良好品德。
        全家上下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感情,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有困难互相帮助,婆婆待她如亲女儿一样,邻里之间也是一片互爱互助的氛围,无论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尽力帮忙。总之,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充满温馨,家业才能兴旺,社会才能富强。

    侯仙赛家庭

        在河津市下化乡陈家岭村,有一对夫妇,男的叫薛朱云、女的叫侯仙赛,两人六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神经失常的老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56岁的薛朱云,曾担任居民组长13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9年。妻子侯仙赛今年53岁,两人同属一个行政村。婚后,他们勤俭持家,上敬老,下抚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不料,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5月,年已83岁高龄的老母亲史花枝突患精神疾病,整天坐立不安,一有机会就往外跑,出门后便找不到家了。这一下子打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为了给老人看病,夫妻俩带着老人,到稷山、河津、运城、太原等地医院求医。医生求了不少,但都因老人年纪太大,没人愿意接收老人住院治疗。无奈之下,两人根据医嘱,抓了药,将老人带回家静养。由于老人大脑不能自控,病犯过来了,大小便失禁,常常弄得浑身上下屎尿不分,屋里到处都是异味。侯仙赛不嫌脏,不嫌臭,主动给老人擦洗身子,再换上干净的衣服,严重时一天几身都换不过来。为了照顾好老人,她忙完家务,干脆坐在老人身边,陪老人说说话,适时提醒老人大小便。有时还将老人扶到院里,让老人晒晒太阳。
        俗话说,百密难免一疏。2012年5月的一天,侯仙赛安顿好老人休息,自己急着去烧火做饭。没料到,火刚烧着,出来就不见老人了。她连忙给丈夫打电话,自己奔出家门去四处寻找。夫妻俩把村里都找遍了,始终不见老人的踪影。邻居们知道后,也纷纷出动。后来,他们一直寻到村下的深沟里,才发现老人躲在一棵灌木丛里。侯仙赛一把抱住老人,急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上落了下来。
        2013年11月,老人又一次偷偷溜出门跑了。两人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个土坎下找到。这次老人受伤严重,浑身擦破了,两条胳膊也骨折了。两人又是心疼,又是埋怨,他们将老人送到医院,让医生处理完伤口,用石膏做了固定。根据老人的精神状况,医院一直不敢接收老人住院治疗。他们商量后,最后决定白天招呼老人在医院输液,晚上将老人接回家休养。一连半月,从不间断,直到老人康复。
        祸不单行,前两年,老人又患上白内障,双目失明。为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侯仙赛每天按时给老人梳头洗脸,一天三顿饭,手把手地递到老人手上,看着老人吃完,才放心地离开。
    言传不如身教,薛朱云和侯仙赛的敬老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后辈们。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住在城里,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两个儿媳妇也主动加入到伺候奶奶的行列。每过一段时间,她们就打电话将奶奶和婆婆接到城里住一段。老人在她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病情也比以前有了好转。
        作为一名村干部,薛朱云里里外外忙不停。担任村干部二十多年,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由他掌管操办。他一家也不落下,跑前跑后,把事情办得既节俭,又热闹,受到四邻八舍的好评。他家里有台铲车,只要是村民红白事需要,他都主动帮忙,从没收过一分钱的费用。谁家有个急用钱的,只要开口,他都想办法解决,先后帮助村民近百人。这几年,他又扑下身子抓调产,解决群众增收增效问题,先后引导群众发展核桃、花椒百余亩,裁植国槐等绿化苗木七万余株,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裴承休家庭

        裴承休,河津市小梁乡寨上村人。自己从小受父母的教诲和家庭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特别是从教以后,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敬业奉公,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工作者。组成家庭以后,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人口就多起来了。自己深知只有家庭团结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成员淳淳教诲、循循善诱,使他(她)们都能自觉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一、诚实守信,做个老实人。人是社会一份子,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我一贯都教育他(她)们,处事要诚实守信,信通天下,信是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特别是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诚信更为重要。待人要诚恳,以心相交,才能长期久远,什么金钱利诱,权势交友、酒肉朋友都是昙花一现,一定要谨慎。做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相信老实人终究不会吃亏的。
        二、遵纪守法,做个好公民。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人子者,在家应听父母长辈们训导,到社会上就要遵守国家法规和社会道德。为此,我除了口传身教外,还书写了《社会公德歌》挂在墙上,使他们能够在立身处世方面有所修养,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三、尊老爱幼,做个好儿女。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同样写了《家庭美德歌》,装裱在墙上,使他们懂得同胞兄弟姐妹一家人,要知道互敬互让、和睦团结的重要性。要懂得孝敬老人是千古伦常、天经地义的道理。
        四、书香传家,做个有用人。自己一生爱读书、爱买书、爱藏书,工作期间,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深明大义。退休后,拿出自己收藏的三千多册图书办起了《农家书屋》,这样不仅有助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也给村民的阅读带来了方便,大大地促进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五、文明结婚,做个带头人。今年5月8日,孙女出嫁结婚,我们全家商量,咱是文明家庭,要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正能量,要办一个节俭婚礼,文明婚礼。不要车、不要房,只要嫁个好儿郎;不赔金、不赔银,赔“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十二幅字画,让他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婚礼现场,字画满墙,气氛热烈,亲朋好友,一致喝彩。
        由于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并做了一些善事、好事,不仅使他(她)们效仿学习,受益匪浅,而且自己也曾被评为运城市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了寨上村“书香之家”牌匾,并使寨上村成为“彩虹集团的德孝教育基地”和运城市 “书香之村”。

    罗军丽家庭

        罗军丽,临猗县北景乡景氏庙村人,一个普通平凡的乡村妇女,以大孝大爱的情怀,和睦了两个家庭,幸福了四位老人,温暖了百余位鳏寡孤独重残老人,救助本村和周边村困难户生产无公害水果,使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8年8月,罗军丽倾听了德孝文化讲堂后,走上了孝老敬亲之路。同丈夫一起坚持给公婆、父母洗脚剪指甲,揉肩话家常,带动妯娌们争相孝敬老人。2013年参加了临猗县德孝文化研究会之后,组织会员下乡入户,先后慰问了100多位鳏寡重残老人。 2015年,又主动买优质小米,支持会员为县医院病人孕妇每天熬米汤。近年来,她与会员们购买生活用品,而且自带理发洗脚工具,前往猗氏、牛杜等乡镇和县敬老院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孤身老人。每次活动,并不富裕的罗军丽都会花几百元为老人赠送各种礼品。与此同时,生产酵素16大桶花费近1.6万元,免费提供给困难果农生产无公害水果。她无私奉献的大爱,彰显了草根农妇的高尚与伟大。

    张恩峰家庭

        张恩峰,家住临猗县渠南社区,是一个九口之家。
        1994年金秋,张恩峰一家经历了一喜一悲的冰火人生。这一年,小儿子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在送儿子上学途中,妻子荆香串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天津第一人民医院。
        昏迷了17天,妻子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却从此不会走路说话,与病榻为伴。至今20余年,张恩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妻子穿衣、喂饭、梳头、洗脚、上厕所、擦洗身子、按摩穴位。天气好时,推着她到街上散心;晚上服侍妻子,躺倒床上,娓娓细语为她读报讲故事。如今,形同植物人的妻子在她精心照料下,不但能单独行走,还能进行简单对话,被称为医学上的奇迹。
        岁月漫漫,张恩峰用22年如一日的坚守,唱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夫妻恩爱之歌。

    畅翠云家庭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暖;家就像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最美家庭——万荣县中医医院畅翠云家庭。
        心念四位公婆恩,殷殷敬同如至亲。提起50岁的畅翠云,认识她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几个字眼:干练、认真、敬业、孝顺、会事。
        与其他正常家庭不同的是,畅翠云夫妇属于半路夫妻。2000年6月,畅翠云的丈夫意外身亡,留下公婆与一双年幼的女儿。半年后,她带着两个女儿改嫁给县人行一名干部。丈夫也有两位老人和一个女儿。后来,她与丈夫又生育了一个女儿。就是这样一个多种成分组合的家庭,凭借畅翠云超人的协调处事能力,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美丽故事。
        畅翠云再婚后,原公婆最担心的就是怕她和女儿再不管自己了。但是,畅翠云并没有从此对二位老人渐行渐远,反而却比之前照料得更加体贴入微。
        原公公患有心肌梗塞及老年痴呆症,每次发病,她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系大夫,忙前忙后,直到抢救脱离危险,才回家休息。原婆婆患有颈椎病、腰椎病,作为万荣县中医医院理疗科主任的她,更是亲自制定治疗方案,使原婆婆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老人家逢人便夸:“翠云比我几个女儿都好。”
        对待现在的公公婆婆,畅翠云更是孝顺的无与伦比。每遇逢年过节,她总要到公婆家里下厨煮饭,问寒问暖,给公婆添置些新衣服。婆婆患糖尿病20多年,她监测血糖,调理用药。婆婆住院,她陪侍床前,熬药送饭。公公在晚年患了胃癌,恶心呕吐,不能吃饭。她把公公接到医院,亲自下厨,熬煮各种营养粥,变着法儿让公公吃好,陪公公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也是最难熬的时光。
        不论是平常,还是逢年过节,女儿们要去看望原爷爷奶奶,翠云的丈夫都要花钱备上礼品,开车亲自服务。尤其可赞的是,有一年春节期间,丈夫见了畅翠云原小姑的娃,还要发压岁钱。并说:“咱们都是亲戚,给孩子送祝福是应该的。”如今,畅翠云的两头公婆,在她的影响下,像亲戚一样经常走动,互送礼品,乐此不疲。
        以德育女胜己出,榜样力量奏和谐。重组家庭之后,畅翠云夫妇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第一时间给各自的孩子打“预防针”,也没有刻意地给几个孩子灌输类似于相互关爱、团结一心等“教诲”。
        期间最让街坊邻居津津乐道的是,如果哪个女儿受了委屈,她们不会找自己的“亲爸爸”或者“亲妈妈”,而是在第一时间向‘后妈妈’或者‘后爸爸’倾诉心里的不快。这样一个简单的倾诉与角色转换,背后却不知凝聚了畅翠云夫妇多少默默努力。
        几个女儿在夫妻二人的影响下,无一不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代表,尤其是在迈上工作岗位之后,更是将严谨家风影响之下的认真负责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青年工作者。
        巾帼敢比须眉勇,夫妻同心浓抹情。牵手相伴16个春夏秋冬,畅翠云夫妇用孝心博得了四位老人的欢心,用爱心修筑了充满温馨的家庭,用真心抚育4个女儿健康成长;她们一起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起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一起创建新时期的和谐家庭;她们用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家和万事兴’的深刻内涵!

    范冬花家庭

        范冬花,家住万荣县东大街飞云社区,这个平凡的家庭和其他家庭一样,尽管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他们的家庭中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出现过矛盾冲突。大家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在他们这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里,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健康幸福、安享晚年,时时处处都能让人感觉到彼此之间满满的关爱,让人感觉幸福其实很简单。范冬花常说:“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才能真切感受到家和万事兴。”如此,他们家才成为让人羡慕的文明和谐之家。
        范冬花的公婆用伟大无私的爱子情怀,诠释着“坚强后盾”的特殊意义:67岁的公公每天骑着自行车,按时按点地穿梭于家校之间接孩子;65岁的婆婆每天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变着花样地做着可口的饭菜,站在阳台上等待家人们回家。为了让儿孙能够吃上绿色环保的馒头,老两口不愿影响他们俩工作,雇了一辆三轮车从里望北阳老家拉来小麦,一遍一遍地淘、翻来覆去地晒,又拉到面粉厂磨,直到白花花的馒头上了桌;为了让上高中走读的孙女每天能多睡几分钟、为了不打扰辛苦的儿子、儿媳休息,每天早上5:00多,她都会打电话把孙女叫醒,然后端一小瓶热汤,装几颗红枣核桃,把电动自行车推到楼前,静静地等待孙女出来,眼看着她上学;孙子偶尔感冒发烧,总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只为儿子儿媳能安心工作……
        范冬花的丈夫董永凯,既是她的家长,也是万荣县人民医院的家长,平日太多的忙碌,让他顾不上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而冬花不仅是优秀的贤内助,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而且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公婆需要回老家的时候,从来都是她上班前就早早地开车把二老安全送回家,下班后又专程去接他们回家。发自内心、荡漾在公婆脸上灿烂的笑容以及对儿媳的赞不绝口,是因为冬花总会给予他们像女儿一样孝顺的贴心的爱、暖暖的情。而范冬花和丈夫更注重对儿女的礼貌和孝心教育。女儿和儿子不论在学校、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是人人称赞的有礼貌、会疼人、有孝心的孩子。
        这个平凡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的遵纪守法、平等和谐、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却深受大家的好评,可谓“文明家庭”。

    潘春虎家庭

        人们经常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即便是幸福的家庭,对幸福的定义也各异。有的因事业有成而感到幸福,有的因子女成才而感到幸福……如果要问稷山县修锁师傅潘春虎一家的幸福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幸福来自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稷山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创始人潘春虎挂在嘴边的话。他是一名共产党员,稷山公益事业的领头人,更是“全国最美志愿者”,运城市“第四届道德模范”。
        潘春虎做公益已有十几个年头,最初在家务农的潘春虎,1999年跟随姑父宋薛宣到北京打工创业,从事开锁修锁行业。在姑父宋薛宣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姑父宋薛宣的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深深影响着潘春虎以及他此后的人生道路。2007年潘春虎回乡创业,继续从事开锁修锁行业,在修锁的同时也在默默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事情做得越多,潘春虎接触的需要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想要帮助到更多的人,就需要把热衷公益的人集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潘春虎说到做到,2008年他联合几名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稷山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小组”,后来他有了家庭,潘春虎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便从自己家传播开来。在潘春虎的感染下,妻子刘祯娟也早早就成为公益服务志愿者,只要有时间,便跟着丈夫一起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照顾好家庭和孩子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公益事业,甘当贤内助,好妻子。多年来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且从不留名。赢得受助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2012年刘祯娟被稷山残工委评为稷山县“爱心使者”荣誉称号,多次被稷山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评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4年5月全国助残日前一天,为了能让稷山县残疾儿童早早穿上夏装,潘春虎和妻子刘祯娟外出给孩子们挑选衣服,在回来的客车上,夫妻俩发现几名歹徒正在行窃,夫妻俩与窃贼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成功逼退了歹徒。让乘客避免了财产损失。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带着爱的心,带着爱的手,公益事业一家亲,我们是最美一家人。只要我们有能力,我们全家就会齐心协力把公益做下去。”刘祯娟说,一个家庭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小善积大善,小爱聚大爱,便能让需要帮助的人收获温暖。

    午仁翠家庭

        午仁翠是稷山县太阳乡太阳村人,现在家庭成员4人。
        这是一个特殊之家。奶奶午仁翠年迈七旬,儿子张孝成,还有两个小女孩。特殊之家特殊在,两个小女孩都是弃婴,张孝成高位截瘫,只能靠轮椅代步。
        奶奶午仁翠73岁,大家都称她“寄养奶奶”。她14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五十多个弃婴。两年前刚去世的老伴曾是她的得力助手。他俩相濡以沫,一起照顾着这些可怜又可爱的弃婴。高位截瘫的儿子更是身残志坚,不仅和父母一起照顾着来来去去的弃婴,还时常为乡里乡亲修鞋配钥匙。
        今年正月以来,午仁翠身感不适,患上了劳累性心绞痛。医生一再叮嘱要住院治疗。就在大家都发愁要是妈妈住院了,这三个人的生活怎么办的时候,身坐轮椅的大儿子一再强调他能行。
        家中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虽然在襁褓中就失去了父母之爱,但在这个家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宠爱。
        9岁的党小养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是一名了不起的小班长。6岁的党多多,属先天脑瘫,在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去年冬天终于可以下床行走了。并且学着大人的样子穿衣,洗手脸,扫地,拖地,甚至给人挠痒痒。
        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在一次次的推荐投票选举中,午仁翠获得“中国好人”、运城道德模范、“最美稷山人”等多项荣誉。

    李娟家庭

        李娟,新绛县职教中心职工,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关爱,老人爱护包容子女,子女更是对老人倾尽了全部的爱心来孝敬老人。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待工作,一直勤恳,努力工作,把教室布置成像“家”一样温馨。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们一样,教他们做人,希望他们成才。对领导分给每一项任务都是尽全力做好。
        二、以德育人,努力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平时对待父母,好东西一定留给老人一份,吃饭时让长辈先吃等等,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对待学习是个非常认真的小姑娘。
        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体贴,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
        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则是一种文明。不管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这就是开心家庭。全家人遵纪守法,在单位是好员工,在家里就是好父母。如果对家庭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彭皓家庭

        彭皓,家住新绛县四府街社区,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家庭也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家庭和谐、温馨,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关键靠行动。全家人更是自觉把尊老爱幼根于心中,不断增强尊老爱幼意识,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尊老爱幼的先锋,在社会上做尊老爱幼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将尊老爱幼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美丽、快乐的童年。
        二、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全家人都能吃苦耐劳,勤俭工作,勤俭持家,爱惜公共财物,一分一厘,一钉一铆,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把钱花在刀刃上。能搞好个人,家庭和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卫生及绿化工作。家庭环境清洁,礼貌待人,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自觉维护居住区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利益。为保护环境我们家庭力行低碳生活:手洗服装,使用无磷洗衣粉;选用节能电器,随手关灯、空调;出行选择自行车、公交车或步行,减少出租车、私家车;分类投放垃圾,废物转化资源等等。
        早出晚归,爱岗敬业。全家人在工作中都能做到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同事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深厚的感情,都能成为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贾中音家庭


        贾中音,闻喜县神柏乡下丁村人,贾家历代重视家教,后代子孙在“勤苦立业,诚善立身;崇实尚俭,尽职尽伦”的家训教育下,都成为了很有作为的人。
        贾氏兄弟三人,有六个儿子,七个孙子孙女,除两个正在高中和小学读书的孙女和孙子外,在步入社会的十一个儿孙中,有八个持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留美博士一人,本科学士三人,专科学历四人),他们分别在山西、河南、江苏工作。在各自岗位上,他们的为人处世都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贾氏兄弟都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但他们依然为家乡下丁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忙碌着。下丁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自抗战到新中国建立,下丁村共有21位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记录家乡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贾氏兄弟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组织编纂出版了《下丁村志》,收集整理出下丁村21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下丁革命英烈纪念馆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兄长贾中音不仅主动担任下丁村英烈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而且经常应邀到机关、学校、企业讲解传统优秀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家风家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颇受群众欢迎。

    杨德功家庭


        杨德功,闻喜县后宫乡后宫村人。
        一、爱国守法的模范。杨德功老人制作剪辑报纸公益广告---《图说社会主义价值观》画,开始于2012年3月,截止2016年6月。从《人民日报》中收集223张,从《山西日报》、《中国青年报》、《深圳新区报》中收集52张,有关辅助细说社会主义价值观图画57张。每逢集会日,就义务为群众讲解,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义务为村民绘画本族本村本乡大约四十条幅。面向广大农村,他们喜欢什么杨老就画什么,做到有求必应。将个人的爱好与弘扬党和社会主义优越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二、平等和谐的典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有“亦耕亦读、克勤克俭、敬业爱家、平安康乐、要知廉耻、亦明是非、谨慎持重、谦虚进取、要懂荣辱、拾遗不昧、团结和睦、邻里和谐、文明礼貌、宽厚待人、长幼有序、常守信用、刻苦耐劳、沉浮砺练、贫而有志、富而勿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志向高远、事业有成”96字励志训铭及“求己胜于求人”跪拜照相激励家人奋发有为。利用传统节日对子女进行传统教育。从自身做起,与爱人一起注重细节,相敬如宾,对子女进行家风熏陶。家庭关系和睦,邻里相处融洽。
        三、敬业诚信的表率。家庭成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勉为民、甘于奉献。在家中悬挂文化书画,两学一做书画作品等影响亲人及众乡亲。子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恪尽职守,有所作为。

    裴玉兰家庭


        裴玉兰,绛县陈村镇陈村人,与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裴玉兰是一位心地善良、勤俭持家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在她的带领、教育和熏陶下,他们的家庭团结、邻里和睦,曾荣获“全国五好家庭”殊荣。
        裴玉兰幼年时患病致使腿脚落下残疾,但她身残志坚,像一棵大树一样庇护着全家老小。

        裴玉兰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中年丧夫,老年失子,但她毅然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她能真诚地孝敬侍奉她前夫的爸妈、后夫的孩子和有精神病的小叔子,她和丈夫一起抚养着两母两父的六个孩子。裴玉兰教育子女总要仁义、礼貌、上进、舍得,她常常拿出钱物接济村里那些比自家还困难的人家,在她的潜移默化谆谆教诲下,孩子们遵纪守法,勤劳节俭,读书上进,在工作岗位上都是敬业模范。
        裴玉兰心灵手巧远近闻名,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受人敬重;她通情达理、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亲朋好友和四方邻里所称道。她用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淳朴感染着许许多多的后辈。

    刘玉栋家庭


        刘玉栋,绛县司法局退休干部。全家8口人,妻子、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和两个孙女。
        家长刘玉栋、王光兰夫妇靠自学成才成为国家干部,靠言传身教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娶妻生女,同院居住,同锅吃饭,和谐相处,各有建树。刘玉栋曾获司法部“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山西省委先进个人、运城十大干警、运城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二等功100多项奖励。退居二线后,致力于历史文化研究,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古绛春秋》、《晋文公》、《探花府》、《河东大盐商》数部;两次获运城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现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绛县作协副主席;儿子剑飞、剑翔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称号;身为初中教师的长媳朱婷婷获县级演讲比赛一等奖;身为幼儿教师的次媳纽舒敏经常活跃在环保、扶贫、医疗志愿者第一线。
        刘玉栋家庭爱心博大,热心公益。有募必捐、有难必帮、有需必助、有求必应,在社会上及亲朋中有口皆碑。其中刘玉栋向全县农村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捐献价值42万元的《古绛春秋》、《晋文公》、《探花府》等著作5000余册。

        知识力量大,书籍溢芬香。家庭以书为伴,以书为魂。每年自费订阅期刊杂志十余种,购买图书百余册,拥有3个书房,6200余册书籍,以及与之相配套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文房四宝等。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成为全家成员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和历久弥新的行为习惯,起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指导行动的特殊作用。

    卢付合家庭


        卢付合,垣曲县新城镇南城社区人,六年来,卢付合夫妇热心公益事业,一心扑在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中,先后拿出退休金八万余元,购置了两台摄像机,电脑,打印机,三脚架等设备,成立了夫妻摄制组,组织农村爱好文艺的群众当演员,共拍摄了100余部微电影,其中普法微电影70余部。同时创办起了三个农村文化大院,八个电视剧拍摄基地,组织了群众演出队,举办了中秋,元旦和庆祝抗战70周年多场文艺演出,还举办了四届农民春晚。参加演出的人数达500余人次,涉及五个乡镇和十三个村庄。这些微电影和文艺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着重宣传精神文明,传承乡土文化,弘扬正能量,普及法律知识。这一辛勤付出,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山西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老年杂志社、运城日报,省、市、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6年 8月5号,央视12台《夕阳红》栏目以《戏里戏外》为标题做了专题报道;2017年2月22日央视一台《生活圈》栏目以《戏说村头那些事》为标题,再次做了报道。
        卢付合夫妇所做出的贡献和成绩,与两个儿子和媳妇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儿子把他公司一万多元的电脑和照相机搬回来用,今年还买回了两万元的摄像机,并安排在北京的剧组学习。二儿子和媳妇,利用节假日和礼拜天,帮助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技术支持!有了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今天的巨大成就!

    郭秀琴家庭


        在垣曲县麻姑山下的寺里沟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他们关爱寡弱、乐于助人,他们家风淳朴、教子有风,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环境,他们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点滴真情诠释了家的内涵,受到邻里群众的高度赞扬。他们就是王金全、郭秀琴家庭。
        2000年起,为保护生态环境、重塑绿化家园,王金全、郭秀琴夫妇放弃原本丰衣足食的安稳生活,迁居到荒无人烟的山根居民组,迈上荒山治理之路。山上没有房,他们寄住在残留的破窑洞,山上没有水,他们到遥远的山沟去挑,山上没有电,他们在油灯和月光的映耀下相互鼓劲。历经十七载春秋的破山钻穴、斩荆披棘、开垦耕地、种苗埋土、挖泉修渠,先后治理荒山近4万亩,栽植各类林木约600万株。他们始终保持着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作风,把节省的开支用于保护环境、援助群众和扶贫济困。有一次,村里修路急缺资金,郭秀琴恰巧因癌症才做完手术,积蓄几近花光,但为省钱给修路做贡献,她宁肯每天啃馒头来充饥。他们不仅乐于真诚帮助邻里,而且对孩子们也是言传身教,促使两个儿子在思想修养、为人处事、勤学尚德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均在其工作中取得突出表现。邻里的群众们赞扬王金全、郭秀琴:“不仅是生活中互敬互让、德行兼备的典范,也是劳动中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楷模,更是弘扬传统美德、唱响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乔翠萍家庭


        乔翠萍,夏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爱人王遂良任夏县文联主席。夫妻俩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一双儿女和前年过门的儿媳。“忠孝传家,诗书继世”是乔翠萍的家训,多年来俩口子言传身教,使“六口之家”蒸蒸日上,带给街坊邻居满满的正能量——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工作有成绩,人人有建树。
        一、孝敬父母,教子有方。乔翠萍的公婆没有亲生儿女,丈夫王遂良为养子,但他们对二老孝顺有加,尤其身为儿媳的乔翠萍,在公公生病住院期间,长期陪护,侍奉汤药,毫无怨言。公公去世后,她依然把婆婆当做亲妈一样照料,婆媳俩从未红过脸,拌过嘴。乔翠萍常说:照顾老人就像对待儿女,要付出真爱才行。在他们潜移默化影响下,一双儿女品学兼优,且孝心可嘉。俩孩子对奶奶关爱备至,刚过门的儿媳妇也在家庭氛围影响下,尊老敬老、谦恭有礼,与小姑子夏妮也亲如姐妹。
        二、夫妻和睦,邻里和谐。乔翠萍夫妇既是同窗又是发小,几十年来相敬如宾、相互体谅,是邻里和朋友圈中公认的“模范夫妻”。乔翠萍一家为人和善、乐于助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们都会热心前去帮忙,丈夫王遂良还是小区民事调解员,红白喜事的主事人,总是竭尽所能、善始善终。
        三、爱岗敬业,业绩突出。乔翠萍夫妇敬业爱岗、事业有成。王遂良主持文联工作以来,文学艺术界各协会团体爱国守法、公益先行,成绩喜人可圈可点。乔翠萍参加工作三十二年来,认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对待患者无微不至、悉心呵护。在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就被评为“四有职工”,在县医院工作更是多次评为“先进个人”。她所领导的科室也年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孙学龙家庭


        孙学龙,夏县工商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股长。
        爱岗敬业讲奉献。为了让办照群众少跑腿,在单位总是加班加点,放弃休息;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他带领同志们端掉了一个个制假售假和传销窝点。2003年被评为全市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办案能手”,查办的违法传销案件被省局列为“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撰写的《夏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荣获论文三等奖。儿子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女儿于2016年9月份在夏县示范幼儿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书墨飘香助和谐。习书写字是我们家的共同爱好。2016年父亲的书法作品在运城市节能主题书法展暨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荣获“入选作品奖”;2017年父亲的书法作品编入《夏县文苑》专刊。父亲乐于助人,多次参加书法协会组织的现场公益书写活动。他本人的书法作品也在2014年夏县“晋茶杯”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积极参加捐助活动。全家先后为本村通油路、道路硬化捐款2100元,为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捐款1500元;多次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残疾人、贫困户捐款累计达2000元以上;为庙前镇龙卧村贫困户捐赠衣服12件。
        孝敬父母做表率。百善孝为先。父亲爱好书法,就常和父亲交流书法,还把父亲好的书法作品拍照成册,父亲不时地把书法《沁园春》、《中国梦》及绘画《梅花》、《喜鹊报喜》等书画影集拿出来让大家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老母亲腿脚不便,他和爱人就常回家给老母亲泡脚、剪发、洗衣服……让老人感觉到文明和谐家庭的温暖。

    薛生元家庭


        薛生元,夏县埝掌镇埝掌村人,全家共兄弟四人,他本人排行老四,对大家庭来说,就是团结,平等,和谐,尊重,沟通顺畅,感情深厚。对小家庭来说首先父母与子女之间长幼有序,孝老爱亲,传承孝道;夫妻之间忠诚恩爱,包容接纳,责任共担;邻里之间保持友善和睦,共同分担,守望相助。特别是2015年以来,他担任调解委员,积极投身调解工作,两年多来为村调解大小矛盾60余起,可以说调解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五。而且能使各纠纷户认可调解结果,双方无争议。时常不厌其烦地为纠纷户摆事实讲道理,一个问题三番五次的调解,直到解决为止。
        妻子张玉莲到家里30余年,没有和婆婆红过脸,吵过嘴,对母亲可称是孝顺媳妇,老母亲长期住在家里,前些年她就是做饭,为婆婆洗衣,近几年婆婆80余高龄,而且基本不能自理,洗头、洗脚,再加上婆婆近三年来每年都要住院一次,花销高额的治疗费,她从没有说个不字。妻子上对婆婆孝敬,下对子女疼爱,她的言行,为全家的孝道、和睦、团结带了个好头,今天家庭能推荐为文明家庭,和她平素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李义江家庭


        李义江,平陆县人社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是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长期从事养老保险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认真自学电脑操作知识,通过努力,于2010年初推行企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全程微机管理,使全县企业养老保险业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收费不见钱,开票不用笔”。多年来,李义江通过不断努力,使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三年大变化的目标。多次被县局、市中心授予先进工作者,曾获得运城市青年岗位能手、平陆县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妻子黄清华是平陆西街初中一名教师,因丈夫工作忙,妻子在家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她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6月份她偶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甲状腺癌,在丈夫的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她经过化疗后,身体十分虚弱,但仍坚持做家务,心系每个家庭成员,时刻维护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的儿子李翔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儿子、好孙子。
        李义江俩夫妻乐于助人,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担任楼长,经常无偿帮助楼内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次,楼道一邻居家里太阳能一直漏水,渗到了楼下,而他们家里又没人,李义江俩夫妻千方百计想办法,打了很多个电话,终于找到了邻居迅速开了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石雅琴家庭


        石雅琴,平陆县圣人涧小学教师。
        一、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绝对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勇挑重担。每年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并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
        二、关爱家人,家庭和睦。在他们结婚的十多年中,婆媳之间、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她平时工作比较忙,但只要一在家,就抢着干家务,怕累着婆婆。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总是给婆婆、公公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每年的春节还给公公婆婆准备一个额外的红包,每天帮老人打洗脚水,老人生病时,更是尽心尽力照顾,隔三差五,她还做一些老人喜欢吃的佳肴,为他们添几件新衣。公公婆婆也体谅儿媳,经常帮忙干家务,照顾孩子。
        三、言传身教,育子有方。在家庭中,她是孝顺的儿媳,勤俭持家的爱妻,更是成功的母亲。她不仅注重儿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还时时关心孩子的生活,勉励儿子刻苦学习,礼貌待人。丈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家务活,陪妻子购物、逛街,陪孩子写作业、做运动。
        四、团结邻里,互帮互助。石雅琴一家人能做到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的困难,节假日主动走访邻里,街坊邻居关系融洽。邻居有事,她主动帮邻居带小孩,主动打扫附近公厕和巷道的卫生,主动帮老人倒垃圾。有位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去年春节期间生病,她主动上门嘘寒问暖,为老人拿药倒水,并烧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的床边。

    杨运绵家庭


        杨运绵,芮城县永乐镇永乐村人,在永乐村一提她家,无人不晓。多年来,家庭各成员能够遵纪守法,和睦相邻,尊老爱幼……热心公益活动,全家和睦温馨。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温馨、稳定"的形象弘扬着家庭的美德。
        一、互敬互爱,美丽源泉。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杨运绵一家老小和睦,其乐融融。夫妇相敬如宾,家庭和睦,从不争吵,过着互敬互爱的生活。丈夫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认真踏实,业绩突出。她和丈夫婚后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二、温馨家庭,儿女成才。在这个温馨、充满爱的家庭里,一双儿女文明、健康、上进、出色。儿子大学毕业,现已成家,小两口现在县城从事壁挂炉销售工作,由于为人诚信,经营有方,现事业红红火火;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亚宝集团上班。丈夫家中兄妹五人,作为长嫂,她能够关心照顾大家,妥善处理方方面面关系,深得兄弟姐妹的爱戴。多年来,杨运绵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照顾家中老人。她两年如一日地细心服侍公公终老,从来没有说过半句委屈的话。
        三、自我增值,提高素质。作为一名50多岁的妇女,杨运绵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而放弃自我进步,前几年,她积极参加保险公司业务培训,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业绩不凡。近年来,由于家人忙碌,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安心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做家人的坚强后盾。闲瑕时,她积极学习电脑操作,帮助村民从网络上查阅各种信息,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广场舞、健身操她样样精通,被乡邻称为村里的“时尚达人”。
        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及好评。

    宋当刁家庭


        宋当刁,芮城县南卫乡高金联村人,全家六口人,是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家庭。她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兢兢业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亲95岁,身体不好,经常卧床不起,她便想尽办法,对她照顾得很好,使老人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丈夫身患糖尿病还有并发症,随时有生命危险,曾多次到医院抢救,她每次都是悉心照顾。由于自身的努力,别人曾送一副对联:“老人高寿体康健,儿孙孝敬众称贤”,横批是“吉善人家”。
        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特别是能为孩子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家里四辈人,互敬互爱,家庭幸福。儿子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
    他对工作也非常认真负责,得到了客户的尊敬,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儿媳在加油站工作,也是认真工作,态度和善。嫁到家里14年,从未和长辈高声说过一句话,非常懂事。孙女在七一小学读书,在学校也是一个好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虽然和先进典型相比还有差距,但她相信只要人人充满爱,多付出、多以身边的模范道德人物如高文毓、孙银聪老人为榜样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家幸福引领社会大家庭的文明和谐,国家就一定能够繁荣昌盛,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时庆国家庭


        时庆国,绛县经济开发区里册村人,高中毕业后,在本村任民办教师近十年,教学成绩优良,深受学生爱戴;2006年开始担任村会计,2009年任支部委员,兼村委会计至今。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建党90周年被运城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为人和善、纯朴勤俭、工作积极、认真、踏实苦干,多次被村、开发区评为“模范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在全村村民中有较高的声誉。
        一、率先垂范,做子女的楷模。时庆国夫妇养育两个女儿,从小就给予她们健康的成长教育,从一言一行严格要求。时庆国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结婚后不久又失去了父亲,但他对岳父岳母像亲父母一样关心、照顾,对村里的老人也十分亲热、关怀。妻子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在他们的影响下,自己的两个女儿出类拔萃。大女儿嫁到婆家,孝敬公婆,做事拿得起放得下,性格活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小女儿温柔体贴,积极上进。小女婿虽入赘进门,但时庆国夫妇视婿如子,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
        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淳朴家风相传。时庆国除干好村里的工作外,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承担了国营五四一九厂生活区和里册村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15年来,驾驶着一辆小四轮环卫车,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万余人的干净、清洁的生活环境。妻子忙完地里忙家里,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妻子精打细算,用之有度。教育晚辈一菜一饭,当知来之不易,不要浪费。
        三、爱国守法、热心公益,感情亲情情意深。时庆国一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社会公德、礼仪道德和村规民约。积极参加为灾区、公益事业捐款活动。全家人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尊老爱幼,传承孝道。

    陈彦峰家庭


        陈彦峰,风陵渡开发区焦芦村人,他有一个和睦美满、相敬相爱的大家庭。夫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儿子大学就读、健康向上;女儿经商创业、事业有成;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幸福,赢得了相亲邻里的赞美,是辖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陈彦峰同志热心公益,用心帮助弱势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爱心捐款活动。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自掏腰包,给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品;凡是村组织的戏曲展演、社火表演等文艺活动,他都慷慨解囊,无私捐献。近年来,捐款数额达15余万元。
        二、爱岗敬业奉献,做好企业工作。陈彦峰同志响应开发,参与开发,成立了开发区贸易加油站,招聘员工12名、服务开发建设。在石化行业他多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积极纳税,多次被开发区评为先进企业,模范纳税企业,安全生产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尊老爱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陈彦峰的父亲去世,母亲身患多种疾病,为了照顾老人,使老人安享晚年。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夫妻二人一日三餐变着法的让老人吃好,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给老人洗澡,剪指甲,处处做到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使整个家庭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得到邻里的一致好评。
        四、倡导绿色生活,做到勤俭持家。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陈彦峰同志有着很强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勤劳节俭、厉行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总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坚持绿色出行,平时尽量不开车,一辆自行车都骑了七八年。衣服虽然不是名牌,但总是洗的干干净净。
        五、注重言传身教,培养良好家风。陈彦峰夫妻生有一儿一女,他们一贯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经常引导儿女多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书,使儿女从小就树立起善于学习,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意识,不玩牌,不赌博,引导子女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刘桂元家庭


        在古渡风陵,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共同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全家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尊老爱幼、热心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他们就是运城市风陵渡开发区东风食品厂董事长刘桂元一家。
        刘桂元同志是“芮城县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他创办的东风食品厂20多年来,诚实守信做到三个善待,即善待员工,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减少劳动强度;善待顾客,热情服务,不欺骗顾客;善待社会,奉献爱心,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活动,热心帮助困难弱势群体。由于他艰苦创业,使企业由一个作坊式的小加工部发展成为黄河金三角各县规模最大的一个食品加工企业,曾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企业家、运城市知名品牌企业、运城市贯彻食品安全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桂元同志的家庭是一个文明和谐大家庭。他和爱人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同时,教育孩子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小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全家人从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刘桂元同志曾荣获全镇乒乓球赛优秀奖。并被聘为公安、工商等系统的政风行风监督员。
        刘桂元同志乐善好施、尊老敬老树新风。每年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敬老月都要去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农村、街道为老年人赠送香甜可口的点心、月饼等食品,受到老年朋友的广泛欢迎,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尽孝道、讲亲情等传统美德。

    任洁家庭


        任洁,永济市中医院院长,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她敬业爱岗事业有成,丈夫脚踏实地勤奋苦干,儿子热情礼貌青春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乐于助人,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热心公益、帮助弱势群体。多年来一家人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爱心捐款,救助弱势群众,她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近30年来,帮助过无数困难的患者和群众。
        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参加工作以来,28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个人连续多年被省、地、市评为先进工作者,所在单位被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夫妻互尊、互敬、互爱,和睦平等。她们夫妻结婚20多年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二人风风雨雨多年,从未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嘴,她们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她们的小家庭更是成为朋友、同学乐于聚会的温馨场所,是亲戚朋友心目中的一对模范夫妻。
        四、敬老尊长。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任洁同志家中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任洁同志不仅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媳妇、好母亲,长期精心、体贴、周到地照顾家庭每一位成员的生活。她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她精心照顾,从无怨言,都说婆媳是冤家,但她们之间没有红过脸,婆媳关系十分和睦,亲如母女。
        五、勤俭持家。她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总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她的衣服有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可她却总舍不得丢掉,总是说:“不过时,还能穿”。
        六、教子有方。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善于学习、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意识,她们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在她们的影响下,儿子多次利用寒暑假期间义务参加永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公益宣传片拍摄工作,2016年底参加网易云音乐校园歌手大赛获全国总冠军及最佳人气奖,为家乡争得了荣誉,赢得广泛赞誉,并以优异成绩从吉林动画学院毕业,现已签约北京网易云音乐公司成为一名独立音乐创作人。

    薛亮珍家庭


        薛亮珍,河津市僧楼镇北午芹村人。2002年6月的一天,公公因脑溢血抢救无效身亡,使全家沉浸在失去老人的悲痛中。最受打击的是本来就脑神经衰弱的婆婆,更显孤苦伶仃。她把对双亲的孝敬都给了婆婆,让她无论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没有后顾之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3月27日家里二弟与弟妹因不慎煤气中毒双亡。遗有一女武余虹仅3岁,一儿武宇翔仅有1岁2个月。婆婆痛不欲生几次昏迷,一双侄儿哭爹喊娘。她与丈夫陷入慌乱、悲痛、麻木中。
        老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之大悲呀!十几年来,她夫妻二人曾多次寒冬半夜为娘侄叫医生买药打针输液。这七八年村里卖肉生意不景气,丈夫就去山里煤矿下井干活了,每逢孩子们开学,她和丈夫都会把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筹集好,让他们顺利上学;每逢换季节和年关,都会为老娘和五个孩子的鞋、袜、保暖内衣和外衣都准备好。

    焦建梅家庭


        焦建梅,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退休教师。稷山县第九、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稷山县第七次妇代会代表,化峪镇第五、六、七、八次党代会代表。全家遵纪守法,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和谐发展,禁赌禁毒,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取得了家庭事业双丰收,为广大村民树立了榜样,成为本村众所周知,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庭。
        她和爱人结婚三十多年来一直互信互爱,有问题出现就及时沟通,心平气和地商讨解决。在家庭大事决策方面,始终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在对重大家庭事件做出决定前都要召开家庭民主会,征求各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妥善做出决定。她们夫妻既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坚持走自己的路。为教育好孩子,她们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艰辛。无论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出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在生活中,建梅夫妻二人对双方老人关爱有加,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她们主动承担老人的经济支出。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焦建梅都尽心尽力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工作和学习而有丝毫的怠慢。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社会才会更和谐。

    陈亲尔家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新绛县汾河湾里的一处胜景。阔圆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红花,缕缕的清香,令人赏心悦目和陶醉。然而,徜徉在这里,你还会被另一种“花儿”所迷,它比出水芙蓉还要娇艳,还要诱人,那便是开放在这儿乡村里的“家庭文明之花”。
        五世同堂乐融融,人人都夸“媳妇婆”
        现年73岁的陈亲尔,在这个家里已当了56年的媳妇和30年的婆婆。她是婆婆的好媳妇,又是儿媳妇的好婆婆。人们赞誉她,风趣地称她为“媳妇婆”。
        1961年,陈亲尔嫁到下堡村时,家里只有婆婆、丈夫和她3人。当时,家境贫困。全家只有两间不足15平方米又破又旧的一坡棚,结婚都借住在邻居家。
        自从嫁过来之后,陈亲尔就把孝敬老人放在首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积极上进。她说,我们家三个人没有闲人,只要好好干,在生产队工分应是人均最高。只要努力干,就能改变命运。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除了自己扑下身子,陈亲尔还踏踏实实在生产队里干各种分配的农活,并团结带领妇女一齐干,得到了村里和上级的肯定和表扬,被推举为“江水英战斗队”队长。因常年孝敬
    婆婆,多年被评为“好媳妇”。
        如今,已当了56年媳妇的陈亲尔,对婆婆跟亲娘一样,重活不让干,好的让着吃。特别是定时定期把婆婆的衣服、被褥、用具等等都洗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2014年6月,婆婆不慎摔倒,大腿骨折。老人当时已96岁高龄,医院检查后,各项指标较正常,她坚决要求,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把婆婆的腿治好。经过成功手术和她与家人的悉心伺候,4个月后,老人身体完全康复。婆婆在2016年时心脏又出现了一点问题,她细心观察,体贴入微,及时陪伴到医院检查、抓药、输液,又在饮食方面精心调理。婆婆现已恢复健康。
    现在,家里是上有婆婆和丈夫,下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一个孙媳妇和一个曾孙共13口人的大家庭。
        在他们这个大家庭里,婆婆关心她,丈夫体贴她,儿子孙子们孝敬她,儿媳妇孙媳妇敬重她。村人们夸她是个好儿媳,又是个好婆婆、好奶奶。
        还有,村里谁家的红白喜事,或者操心跑腿的事都少不了她。她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领着一帮妇女去帮去办。就像她常说的“谁能没个事哩”,就像村里人说她“没有闲话”“干活可实受哩”“有使不完的精神”,她真可谓是团结上进的楷模。

        家风清醇崇美德,子孙娇艳花如荷
        人称他们的家是个“美好家庭”。他们弘扬传统美德,注重家风家教的传承。每年利用中秋节、春节亲人团聚的时机,召开家庭“大”会。会议“规格”至高,由家里的“老太君”出席聆听,杜甫才、陈亲尔夫妇“主持”,全体家庭人员参加。在会上,直系旁系的晚辈们对照各自的情况进行发言;尤其杜甫才夫妇的4个儿女要做“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重点要指出工作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是什么,与周围人的团结搞得如何,对子女教育怎么样,甚至还要涉及“做官的”权力分配如何,“经营者”是否做好利益分配的问题等等。汇报完后,要经“民主”评议,提出意见和见解,最后由“主持人”点评。这对子孙后代们影响很大,促使他们向善向美健康发展。
        杜甫才夫妇的大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大女儿凭着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多年的临床和管理经验,在太原开办了医院和医药公司。他们秉持长辈的“要做事,先做人”“宁可别人负我,我绝不负别人”“送人一把花,手香笑脸挂”等教导,努力工作,积极奉献,回馈社会。
        大外甥郝怀荣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师范大学生,毕业后兢兢业业、钻研教学,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任某公立学校校长多年。外孙女1981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扎根新疆马兰从事教育工作20年,2004年回天津后至今仍然耕耘在教育沃土中,多次被教育部等评为“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婆婆是媳妇的一面旗帜。在陈亲尔的带动下,两个儿媳妇竞相媲美,她们说:前多年是妈妈做饭,现在轮到我们了。大儿媳在临汾市工作,不忘“常回家看看”,给老人买东西,在家里下厨做饭,还要“洗洗筷子刷刷碗”。二儿媳在运城市工作,回家时总是带着炖好的排骨、炸好的带鱼给大人们吃。在长辈们的熏陶教育下,后代子孙们也都讲文明,有礼貌;不仅懂得“人爱”,更加懂得“爱人”。今年春节会餐时,就连曾孙媳妇也为座上的“老”奶奶夹菜,她把鱼刺剔开,捡最好吃的让她吃,老奶奶乐得心儿像吃了蜜桃一样甜。
        在这个大家庭里,子孙孝道,媳妇贤美,和谐美满,其乐融融,一派喜人景象。

    胡立家庭


        胡立,垣曲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一家五口人,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家庭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家庭成员尊老爱幼、理解信任、关心爱护。
        一、家贫爱浓,沐爱成长,坚强后盾将永在。胡立在不到两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大她11岁的大哥和妈妈一起撑起即将坍塌的家。奶奶,母亲,哥姐一家七口人虽然生活艰难,但妈妈、哥姐把爱伞为她撑开。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兄妹情深,姑嫂和睦。对待邻居以诚相待,热情相助。2008年母亲因病去世,九十多岁的奶奶日常起居由她们兄妹照顾。
        二、勤俭持家,敬老教子,家和方能万事兴。爱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全力支持。儿子自小懂事,生活节俭,心地善良,与人为善,从不与人攀比,成绩优异。公婆体弱多病,患有脑梗塞,父亲右侧身体偏瘫。检查及住院治疗,她忙前忙后办理手续,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2013年父亲到西安做脑瘤手术,联系医生,筹借医药费,尽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每周回家探望二老,听听唠叨,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三、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和谐文明一家亲。全家人学法、守法、用法,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种有益活动,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禁毒知识,家庭中无吸贩毒、酗酒、赌博等违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发生,不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邻居家有了婚丧事宜,全家人热心帮忙,对于生活有困难的邻里,经常拿出钱物接济他们。

    朱满兰家庭


        朱满兰,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人,她拥有一个大家庭,上有婆母下有儿子、儿媳、孙子。长期以来非常孝敬公婆。公公去世二十多年来,婆婆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视婆母为生母,细心照料饮食起居,婆婆的眼睛先后三次手术,都是她一人照顾,没有耽误兄弟姐妹的工作。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四个孙子的成长,她一直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特别是多年来,受“裴氏家戒家风”影响,严格要求子女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大儿子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二儿子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他们都受到单位领导的好评,两个儿媳在她的影响下非常孝敬老人,妯娌互敬互爱,互学互帮,对邻里和睦相处。如下雪天,儿媳都主动为80岁的老奶奶扫雪,平常为老人洗衣服、洗脸、洗脚、剪头发、按摩、拔火罐等,做着像是女儿应做的事情。特别是在自己腿摔伤以后,两个儿媳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住院期间二儿媳照顾在病床前,大小便照料不嫌脏和累。回家后一日三餐,洗头洗澡,从无怨言,全家和睦相处,邻里都很羡慕。

    张桂英家庭


        张桂英,平陆县公安局民警,朋友们说他们夫妻十多年还在热恋,邻居们说他们把孩子教育得有德有礼有才有能力,亲戚们说他们就有老大的范。他们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爱,挥洒着阳光。
        两省三地,爱,从来没有距离。从2001年认识,夫妻二人就一直两地分居,2015年儿子又到重庆读书。一家三口,两省三地,每年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两个月。然而,聚少离多的日子,却因为爱而始终没有距离。不能在一起,就打电话、聊微信;只要有机会,一家三口就不远千里辗转相聚。
        老大风范,爱,和睦了大家邻里。他们夫妻一直就认准一个理:遇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去办,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平日里,家里邻里只要有什么事,两个人二话不说,撸起袖子,跑前跑后,绝不推辞,能帮就帮,一帮到底。他们长久的付出,赢得了一致好评。长辈们信任他们,有事就让他们出主意;小叔子总是说,娶媳妇就娶嫂子这样的,能干,孝敬、明理;小姑子更是和嫂子打成一片,心里话和嫂子说,小秘密和嫂子分享。2016年秋,婆婆骨折住院,夫妻二人侍候床前,端屎端尿,病友们纷纷树起大拇指。正是由于二人的言传身教,孩子从小就懂得了孝敬老人、尊重长辈。
        播洒阳光,爱,让生活更温馨。两个人始终坚信:独爱不为爱,博爱才是爱。为了让儿子有爱心,2008年汶川地震,夫妻俩特意带着儿子参加街头募捐,捐出了儿子好多年攒下来的几百元零花钱。2014年,带着儿子住进偏僻乡下一牧羊户家体验生活,让孩子懂得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张桂英的家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家,但他们的乐观向上、甜蜜温馨、无私奉献却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也正是由于他们绵长深厚的爱,让他们在学业事业上齐头并进,夫妻二人多次被评优秀奖,儿子也从小到大都成绩优秀。正如他们所说:爱,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扬帆的动力!

    贾翠萍家庭


        贾翠萍,芮城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个体户。
        一、忠于职守,敬业诚信。贾翠萍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宋成杰在风陵渡开发区工会工作,他爱岗敬业,处处为职工着想,把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儿子在西安中铁物资公司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琐碎,事务繁琐,可是儿子从无怨言,深受领导与职工的好评;女儿经商,从不欺瞒顾客,把顾客视为上帝,顾客也把她当亲人。
        二、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贾翠萍十几年来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带领爱好健身的姐妹们在开发区中心广场锻炼身体,并组建了五十余人的锣鼓队、腰鼓队,先后参加了镇、县、市级的表演。她经常和丈夫积极参与爱心捐款,前不久,有个学生的母亲残疾、父亲得了重病,她和丈夫一起探望并捐款,在网上还参加了壁虎行动,专门捐款帮助救济有难者。
        三、敬老尊老,家风淳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贾翠萍和丈夫时刻不忘孝敬老人,每逢礼拜天都要回家看望婆母,惦记着老人的吃穿。丈夫兄弟间,她们十分重视处理好大家庭的关系,做到不计得失,不记恩怨,真心帮助,使这个大家庭亲密无间,她爱婆家人,把婆媳和妯娌之间的关系做的非常好。丈夫也爱娘家人,娘家的大小事情都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
        四、热爱读书,绿色节俭。全家人都喜欢读书,她和丈夫经常在书房看书,贾翠萍比较喜欢看警世通言、音乐书籍,丈夫喜欢看法律与养生书籍,儿子和女儿喜欢看电子版书,孙子喜欢童话故事书。全家提倡绿色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节约用水不浪费,不剩饭菜,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级,积极宣传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做文明人办文明事。

    上官卫校家庭


        上官卫校,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下张耿村人,2013年接触公益便热爱这个事业,妻子李金萍团结邻居,尊老敬老,2013年10月被评为盐湖区百佳孝顺媳妇,在母亲做关节置换手术后,悉心照顾母亲无怨言。同年,他为村里购买垃圾运输车,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2014年夫妻共同参与多次公益活动,2015年他担任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更是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经常组织所住单元楼住户月聚会,增加邻里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每年组织上百次公益活动。2016年11月,组织并参与为环卫工送爱心早餐的活动,每天和妻子一起起早贪黑,节假日也动员儿女一块参与。2017年春节期间,全家人都参加为环卫工包饺子送温暖的爱心早餐活动,为建设文明和谐新运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张昌勤家庭


        张昌勤,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人,现任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理事会长。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从此走上了公益之路,2015年,他积极筹备成立了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联合会成立至今,他先后发起“爱心送考”、“爱心早餐”、“衣旧情深”等志愿活动1000余次,个人累计服务时长达6000余小时,在他的带动下,联合会成员从刚开始的20余人到如今的2000余人,志愿服务活动从刚开始的不被人理解到如今的家人、朋友齐上阵。妻子李玉平作为联合会爱心舞蹈队的骨干,经常深入村镇、社区、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为他们带去欢歌笑语,送去温暖幸福。2016年,张昌勤被评为盐湖区十大道德模范;2017年,张昌勤家庭被授予运城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刘聪玲家庭


        提起山西运城,人们都知道这是个人杰地灵,英贤辈出的地方;而说起运城市的永济,人们自然会想到《西厢记》源远流长的故事和美丽神奇的传说;而当今传扬在蒲坂大地上一个“最美家庭”的故事更是有口皆碑,那就是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的刘聪玲家庭。
        刘聪玲家庭共5口人,是个“教师之家”。一家人从事教育文化事业,为黄土地播洒阳光和新雨,为老百姓传播科技和文化,为孩子们浇灌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撼人心灵,是无数奉献家庭的典型代表。2015年5月他们荣获“全国最美家庭”,6月荣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
        刘聪玲的丈夫杜德建,自1981年起从教。30多年来,他挣着当民办教师(1999年转正)的低微工资,干着超负荷的繁重工作。特别是他当校长后,更是忘我工作,几乎无暇照料家庭。他既要管理学校和代课,又要做培训学习和家访,整天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家里的大事也顾及不上。他的父亲腿伤去医院治疗,他只是在签字时去了一次。妻子看病独自一人住院,无人照料。一天妻子因喝药反应昏倒,撞在床头,头破血流。在医生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不得不去了一次。最让杜德建心中遗憾和愧疚的是父母亲过世时,他都不在跟前,未能和父母说上最后一句话。正是杜德建做出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所以他领导的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是乡镇第一名,多次名列全市前茅。
        杜德建和家人不辞辛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家庭图书馆”。从1981年起,坚持每年自费订阅各种报刊上百种。1990年后,报刊价格一路上涨,但仍坚持订阅《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刊50多种。累计购买各种图书3.3万册,总价值达20万元。家里9间房子,6间被书报占满,坚持常年免费对群众开放。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握着他的手称他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科技传播先进个人”;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十大公德人物”、“十大学雷锋标兵”、“新长征突击手”;运城市“十大杰出青年”、“最佳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科普先进个人”;永济市“十大杰出青年”、“红旗校长”、“优秀校长标兵”、“模范教师”等。
        刘聪玲的儿子杜晓波现在运城财经学院任教,他曾留学乌克兰,回国后许多广告公司高薪聘请他,都被他拒绝了。他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羡慕父亲当教师的荣光,毅然决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在运城财经学院开始了他的事业。他不仅在大学里承担着相对于代课较为繁重的行政工作,还无怨无悔主动要求兼课。
        刘聪玲的儿媳王军萍,在永济韩阳中心校任教。韩阳离家百里之远,可她从未因此迟到过一次。2012年军萍生孩子后,真可谓忍痛割爱,她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专心教学。多少次她在睡梦中被远在家里的孩子哭着要妈妈的叫声惊醒。然而孩子的哭声并未能改变她扎根山区教育的决心。她将辛酸的泪水咽进肚里,把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每当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总是和校园的孩子们站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名言的含义。
        家庭主妇刘聪玲,为了家中“三个教师”的事业,默默地付出,坚强地支撑。她既下地种田,又做繁琐家务,还要照管“家庭图书馆”,免费为群众服务。她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更没有住过像样的房子。别人家是土房换砖房,平房变楼房,而她家的房子仍然是老旧房屋。30多年过去了,她的额头上留下了岁月的皱纹,她的头发上染上了辛劳的风霜,积劳成疾的她患上了关节炎,腰腿剧烈疼痛,就连抱自己的孙女她也支撑不了3分钟。然而她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的信念未变,免费让群众读书看报的做法未变,用体弱多病的身体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刘聪玲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理解刘聪玲的艰辛,知道她太劳累了,就是个机器人也顶不下来。于是每逢星期天,丈夫、儿子、儿媳便放弃休息时间,把精力投入到图书馆的运行中,整理书籍,擦洗书柜,打扫场地,忙得不亦乐乎。

        30多年来,刘聪玲家庭图书馆一直是自费订阅书报,免费为群众服务,没有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还要经营好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于是星期天他们忙完图书馆的事,又赶到地里干活,力争有个好收成。
        刘聪玲的一家人,从事着教育文化事业,坚守着清贫的家园。用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谱写了一首“拼搏与奉献,光荣与梦想”之歌。此歌荡漾在刘聪玲家庭,飞扬在三晋大地上……。
     
    尚冬春家庭


        尚冬春,运城市人社局军转干部培训中心主任。他有一个平凡的大家庭,上有九十多岁的奶奶和年逾古稀的父母,下有兄弟姊妹四个。尚冬春同志的小家庭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勤恳踏实,以上率下,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妻子姚美玲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子尚坤现为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一队队员,国家特级运动员。
        一、孝敬老人,友善乡邻。“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尚冬春同志的奶奶今年已经93岁高龄,她是中国传统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坚韧、勤劳、节俭等美德。在奶奶多年的教导下,尚冬春同志真心待人,与人为善,与同事、朋友、邻居和睦相处,当他们有困难时都不遗余力,热心帮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实践“积德行善”,为创造美丽运城、和谐运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互信互爱,比翼齐飞。互信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和根基。二十多年来,夫妻之间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信互爱,比翼齐飞。妻子姚美玲荣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能达教学奖、师德标兵、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荣誉称号,编辑出版了多本专著和教材。同时又担任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培训教师、考官等工作。数次出访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尚冬春同志多次被评为市人社局年度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2013年带队在平陆县张店村扶贫,积极调研,确定露地西红柿扶贫项目,多次奔波、联系专家、申报项目、落实资金,现已取得很好经济效益,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其所在的军培中心被市直工委授予“五型四好三满意”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三、培养精英,回报社会。儿子尚坤,5岁时,在运城市乒乓球学校开始学习打乒乓球,12岁,他作为人才引进,入选上海青年队。2007年、2009年,又先后入选国家二队、国家一队。多次在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世界大运会、国际公开赛等赛事中斩金获银。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回报国家,例如赞助希望工程、捐款灾区儿童,积极推进乒乓活动进校园、进社区等,并且代表中国为推动乒乓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张志德家庭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山西运城、千古流芳的武圣关公故里盐湖解州,有这么一个美德洋溢、人心向善、爱意浓浓的五世同堂之家。这个家以“德”为本、以“孝”为先、以“善”为品、以“育”承脉,在远近方圆享有盛名、被当地百姓绝口称赞!这就是退休干部、中共运城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张志德同志的家。
        这个家以“德”为本。张志德同志现年74岁,参加革命工作 49年,党龄49年。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党和国家事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始终把“德”放在修身、立业、治家的首位,尤其是从事组织工作12年的经历,更深化了他对德的认识。他把组工干部忠诚于党的政治品德、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高尚负责的社会公德,全部赋予家庭美德的内涵之中。他领导全家通过深入讨论,制定了五条道德标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并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子孙做崇德、尚德的楷模和典范。
        张志德与老伴郭金香(党员)结婚已55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恩爱如初,手拉手,肩并肩,同心同德,共同渡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本来就因腰间盘凸出而行走困难的老伴,2009年9月在下门坡时跌倒,造成了左大腿骨折。手术后一卧床就是半年。期间的吃、喝、拉、撒,全由张志德照料。人常说“百日床前无孝子”。张志德不但无一句怨言,还给老伴说笑话宽心,可是他却一天天地瘦了,头发更白了。当老伴能拄着拐杖慢慢走时,他终因支撑不住而病倒。那年他69岁。
        三个儿子和儿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都能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妯娌之间以姐妹相称,一人有难,全力相助。每家的房子,都是大家集中资金,一家家买下的。处理家务事,张志德和老伴民主、公开,让每个人发表意见,然后取得一致。妯娌间没有任何猜疑。她们把公婆当亲生父母对待,都争着要接到她家住。
        这个家以“孝”为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张志德家的重要家训。张家三代人都是背着《三字经》成长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道德典范故事的感染和教育下,19口人的大家庭每个成员从小就树立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先人后己的立身待人标准,并将之传承延袭。为了家庭的美满和睦,家庭成员间遵守着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相处原则,只要大家在一起就会花更多的时间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经历、共享快乐,共同营造一种愉快沟通的氛围。家人都是乐观外向的性格,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做到人人心无芥蒂,不让矛盾过夜。张志德给家人说:“生活是船,和谐是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驶向幸福的港湾。”百岁老母健在,就是因为全家人的孝而长寿的。女儿、儿子和儿媳,不仅懂得物质生活上的孝,比如每次回家都买好吃的、衣服、稀罕物什,还懂得使老人们精神上的愉快是更大的孝。所以他们主动给祖母洗脚、揉背,还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又用小车拉着祖母、父母亲去风景名胜点参观等,这便使全家人其乐融融,美满至极。
        这个家以“善”为品。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张志德同志以身作则,把追求真善美的大爱精神贯穿到处世治家的全过程。他退休在家发挥余热,积极帮助支村“两委”出谋划策;他写一手好字,义务(纸墨都自己准备)帮助群众写结婚祝寿满月建房等对联。他们家人人富有爱心,主动帮助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他们慷慨解囊;百姓看不起病,他们比病人还急,到亲戚朋友那儿凑钱帮他们入院;张志德给家人强调说:“凡来借钱的,都是心问口口问心才来的,没有多的有少的,绝不能让人家空手回去。”邻里间发生矛盾纠纷,他们都会热心劝慰,开导大家平息肝火……他们家几十年如一日做着别人看起来是小事,但在他们看来是责任、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这个家以“育”承脉。张志德同志尤其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对子女后代经常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求他们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做为座右铭,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成为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他们家三儿一女各个都是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三个儿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孙女们也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是众人眼中孝顺懂事、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模范标兵。张志德同志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使优良的家风一棒接一棒地传承下去,在远近方圆竖起了一面旗帜,立起了一座丰碑,受到了一致好评。

    陈素琴家庭


        陈素琴,运城市青少年德育教育促进会会长、盐湖区麦来少年宫主任。传家之风,立国之本。陈素琴一家三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半个多世纪默默无闻,义务服务青少年,倾其所有,竭尽所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校外辅导站,是运城市各大、中、小学校和单位的德育教育基地。
        父亲在全国最早提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新理念,义务担任83所学校校外辅导员,到全国8个省600多个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5000多场次。先后办起5个展览馆,馆名由著名演讲家、运城学院景克宁教授题写。五大展馆分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展馆,展示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照片及像章、雕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苦难家史”展馆,以大量实物及图片配合文字形式,集中展示了麦来少年宫创办人陈麦来早年凄惨的人生经历,再现了解放前劳苦大众尤其是运城盐工水深火热的生活片段;“学雷锋展馆”,图文并茂,回顾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艰苦创业展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包括两组已被列为国家三级文物的泥塑像及全国六少会上获奖的电视机;“精神不倒,风骨永存——荣誉室”陈列了陈素勤全家及少年宫在各个时期获得的奖状、证书800余个、锦旗50余面等,这些沉甸甸的革命历史文物彰显了陈素勤一家三代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青少年、一脉相承的精神风骨,少年宫全年免费参观。
        2015年,经运城市政府批准,以麦来少年宫为依托,成立了运城市青少年德育教育促进会,被团省委确定为山西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服务站,荣获省妇联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组织运城市首届中学生K歌大赛。看望光荣院老红军老革命,并赠送礼品,资助贫困大学生。
        陈素勤全家的光荣事迹曾被国内各大媒体关注报道,2016年3月29日,山西晚报曾以《这个少年宫义务开放56年》为题做了专门报道,国内著名网站均予以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良好影响。陈素勤全家与时俱进,不忘初心,传承发展,为青少年义务德育教育,永远在路上。

    吕丁丽家庭


        吕丁丽,先后任运城盐化局技术处处长,环保处处长,南风铁路运输处处长,日化分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南风集团工会副主席。其丈夫在运城市交通运输局从事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参与了运风一级公路工程和运三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管理。生活上,他们夫妻相濡以沫;工作上,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着,儿子在南风集团财务部,全家均为党员。生活中他们夫妻和睦,儿子孝顺,其家人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互相帮忙,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积极进行,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吕丁丽家中更是表现得更细致入微。吕丁丽结婚后就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公公去世后,为能让老人幸福安度晚年,她和丈夫精心照顾好婆婆的饮食起居,并每一天抽出时间陪老人散步、聊天,婆媳关系十分和睦,亲如母女,96岁的婆婆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老人家有一手几乎失传的好针线活—做小孩布老虎鞋,她做的鞋都送给了左邻右舍,分文不取,这是何等令人敬佩和言传身教。
        入住黄金水岸小区十年来邻居相处十分融洽,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其家人待人真诚、热情。邻居家有什么纠纷,他们便主动上门劝解,化解矛盾。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社区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16年小区成立党支部,吕丁丽被推选为宣传委员,她有着20多年的党龄,凭借着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家庭成员都尽心尽力地支持她的工作,不仅仅别人十分羡慕,连她自己也很受感动。生活中,她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勤俭持家,热衷于公益,在小区举办庆党95周年“万人传党旗”公益活动中,带领万名党员、群众在鲜艳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小区发起向贫困山区捐赠衣物,他们带头捐衣捐物,两次参与垣曲县原中村考察,向山区群众送爱心,并参与为山区群众销售小米3万余斤,解决山区群众销售难的问题。在小区即将举办的庆党96周年“万人乐善、德性天下”大型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宣传组织,全家带头报名参加义工志愿者务服务。

    任康宁家庭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盐湖区陶村镇五曹村第一居民组,提起村民任康宁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9口人,两个儿子儿媳,三个孙女,一个女婿,他们家,知法懂法,遵守村规民约,家庭和睦,父慈子孝,积极帮助、团结邻里,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任康宁一家一直积极执行村委会有关规定,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村委会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目标。
        父慈子孝,邻里和谐。任康宁是陶村镇信用社的一名信贷员,他一干就是三十年,现如今七十高龄了,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为村民服务,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积极帮助、团结邻里。不管谁家有困难,任康宁一家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牵手相伴几个春夏秋冬,任康宁家庭夫妻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任康宁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